11月10日上午,有網友發帖,稱在泰山大街綠地公館小區內,出現了垃圾桶“圍困”私家車的一幕,一輛停在垃圾桶堆放點的私家車被21個垃圾桶團團圍住,引發不少網友“圍觀”。環衛部門工作人員表示,堆放垃圾桶的地點時常被車輛“占用”,此舉實屬無奈,希望以此來給車主提個醒,規范停車,不要占用公共區域。
網友發帖:越野車遭垃圾桶“圍困”
10日一早,網友的帖子一經發布,便引來了諸多“圍觀者”。記者在網友拍攝的照片中看到,一輛黑色的越野車被藍色的垃圾桶圍了一圈,細數垃圾桶的數量,足足有21個。10日9時許,記者在事發小區看到,道路兩側停滿了車,在小區東北角的垃圾堆放點,之前被垃圾桶“圍困”的越野車已不見蹤影,墻邊整齊地擺放著不少垃圾桶,一側的墻上寫著“垃圾通道,禁止停車”的標語。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遠處的一處視頻監控攝像頭正對垃圾桶堆放點,記者查詢了小區的視頻監控,視頻顯示,9日20時35分,一輛越野車停在了垃圾桶堆放點,司機在兩分鐘后獨自離開。10日7時9分,一輛垃圾清運車出現在視野中,只見清運車上下來兩名環衛工人,往車上卸載垃圾桶內的垃圾,隨后將傾倒完畢的垃圾桶堆放在越野車的周圍,垃圾清運車隨即離開。8時57分,越野車司機來到車前,遲疑一下后,將車輛周邊的垃圾桶逐個移開,并將車開走。
記者多方打聽,未能找到該車車主,但輾轉聯系上了照片的拍攝者王先生。據王先生介紹,7時30分許,他出門上班時,看到一輛車竟然被垃圾桶圍住,他很詫異。“越野車的停放點是放置垃圾桶的地方,會不會是有人故意搞惡作劇或是其他原因。”王先生說,這條道路非常窄,平時路邊停滿了車,有些停不下車的車主時常會將車停放在這里,“這是不能停車的區域,住在附近的絕大部分車主都知道。”王先生說。
相關回應:垃圾運不出,此舉很無奈
對于私家車被垃圾桶“包圍”一事,記者聯系了小區物業,據物業經理介紹,小區保潔人員每天17時前,將打掃完的垃圾裝入垃圾桶,并將垃圾桶統一堆放,第二天一早,由環衛部門進行處理。“偶爾會有人將車停在垃圾桶堆放點,曾經也勸阻過,但沒過多久,又有車停在那里。”物業經理說。
“這條道路太窄,路邊又停滿了車,為了不影響交通,只能統一堆放垃圾桶,但這個堆放點經常被私家車占據,致使垃圾桶拖不出,垃圾很難清理。”物業經理說,“物業對于業主停車有明確規定,只能將車停在地下停車位。而地下停車位只提供給購買車位和租車位的業主。為緩解停車壓力,我們在附近空地上建設了一處臨時停車場,依然有不少車主將車停在禁停區域。”
針對越野車被垃圾桶“圍困”一事,市環衛部門一負責人說,該小區周圍停放車輛多,清運車很難將車開進去,裝卸過程中也不見車主前來,無奈之下把垃圾桶圍在了這輛車的周圍,“用這種方式實屬無奈之舉,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醒小區車主,不要占用公共區域,規范停車,互相理解才能解決問題。”
“用這種方式給司機提醒,可能方式有點不恰當,但從另一方面看,也說明司機要以身作則,遵守公共秩序。”采訪中,一位小區居民說道。
專家觀點>>>
共建良好停車秩序 不妨礙他人是前提
針對此事,記者聯系到了山東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城市發展與管理系教授陳國申。陳國申認為,類似事件時常見諸報端,說明生活中,停車難的問題已經相當普遍。“由于小區停車位供給有限,導致私家車占據小區內的交通通道或其他小區公共空間的現象有增無減,這容易導致居民生活小區的交通環境惡化,更讓人擔憂的是,在發生緊急狀況時,應急救援車輛無法暢通和快速地到達現場,后果可想而知。”陳國申說。
“在此次事件中,主要的直接責任人是車主,因為放垃圾桶的公共區域被私人占用。”陳國申說,車主違規將車停放在不能停車的區域,給環衛工人裝卸垃圾桶造成一定影響,會激化相應矛盾,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打架斗毆、損壞車輛的現象,給社會帶來不穩定因素,“車主停車時,應當將車停放在小區車庫或者不妨礙車輛以及居民出行的地方,并以此為前提規范。”
“環衛工人用垃圾桶包圍私家車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情急之下泄憤的成分在里面,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陳國申說,由于一些車主,長期將車停放在垃圾桶堆放區,致使環衛工人的正常工作受到極大影響。“如果在正常容忍范圍內,環衛工人應及時提醒車主規范停車,也希望環衛工人理解業主停車難的問題,相互理解,共同為城市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針對小區停車難問題,小區物業可以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在小區附近道路寬闊而深夜通行車輛少的地段上,規劃深夜限時停車位,并立好告示牌,把停車的時間、要求和規定一并告知業主,并對停車情況進行嚴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