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居民丟垃圾 志愿者“站桶”引導
為了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廣州的街坊、志愿者和管理部門都在努力著。在海珠區,有3個小區約3850戶居民進行了10個月的廚余垃圾分類試點,居民參與率提升了5成以上。在此期間,有超過1000人次的環保志愿者在垃圾投放時“站桶”引導監督,為居民講解垃圾分類的知識。從開始時居民的不配合,到后來居民主動說“辛苦啦”,環保志愿者們感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價值。
撤掉每層垃圾桶 免費發放可降解塑料袋
前晚,“海珠區廚余投進袋”項目答謝會在赤崗街道辦事處舉行,為這個進行了十個月的項目總結經驗。據悉,由廣州本地的環保組織——廣州市綠點公益環保促進會、海珠區城管局和一家國際化工公司聯合進行的“海珠區廚余投進袋”項目,從去年開始在海珠區三個街道的3個小區——泓景花園、明都華庭、曉燕灣分別進行,主要致力于解決廚余垃圾分類工作中市民參與率和準確率不高的問題,提高垃圾的利用率和處理率。
那么,這三個小區的垃圾分類是如何進行的呢?首先,三個小區將設在每層樓的垃圾桶撤掉,實行“定時定點”收垃圾。在小區內固定地點放置三種垃圾桶,分別放置“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廚余垃圾。每天固定上午的7時到9時和傍晚的7時到8時為垃圾投放時間。而且環保志愿者們還向每家每戶免費發放該化工公司提供的生物可降解垃圾袋,用來裝廚余垃圾。據悉,用可降解塑料袋裝廚余垃圾的好處是,后期處理時不需要“破袋”。這家國際化工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廚余垃圾很多時候是用于堆肥,如果是傳統的塑料袋不能降解,需要“破袋”后再堆肥,給處理增加難度;而這種可降解塑料袋,能夠在60到90天內完全降解。
志愿者“站桶”:從不配合到“辛苦啦”
廣州市綠點公益促進會秘書長袁淑文表示:“環保志愿者們站在垃圾桶旁邊,借著居民扔垃圾的機會,向他們進行宣傳和科普。我們稱之為‘站桶’。”一位大學生志愿者對此深有感觸:“項目執行的這十個月,從居民的不配合到居民對我們說‘辛苦啦’,這個過程真的很不容易。一開始‘站桶’監督的時候真的很無奈,大熱天站在垃圾桶旁邊,被蚊子咬,居民還不理我們。幸好,項目后來陸續開展了很多次協調會、社區宣傳活動等,居民才開始慢慢地理解、認可了我們,這才對項目越來越有信心了,相信未來社區在廚余分類上會越做越好。”據悉,從去年開始,共有超過200名、1000人次的環保志愿者在小區里“站桶”,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
88個廚余垃圾吊裝點
袁淑文表示,小區居民認為本次活動中對垃圾分類促進最大的就是“站桶”,“因為有人站在旁邊,丟垃圾的時候都不好意思不進行分類了。” 第三方評估顯示,參與垃圾分類的小區居民明顯增多,使用廚余袋廚余純度達60%以上的居民,從原來的0% 提升至51.7%,提升幅度為51.7%。而分類的準確率,也就是使用廚余袋且廚余純度達到 95% 的比例,由原來的0% 提升至24.4%,提升幅度為24.4%。
海珠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海珠區每天能收集到的廚余垃圾約100噸,其中50噸就送往科學城的堆肥項目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這個項目主要就是處理海珠區的廚余垃圾。”海珠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同時還表示,對于廚余垃圾,海珠區規定每個街道至少有一個社區要有專門的小型車輛開進社區進行收運。此外,海珠區還設置了88個廚余垃圾的吊裝點,以及13條廚余垃圾收運線路,實現了“小車進社區,大車統一運”的廚余垃圾收運模式。
同類文章排行
- 南京“科技達人”開公司創業 研發智能垃圾箱接到大訂
- 美醫療垃圾桶驚現碎尸
- 推行效果不如意 單桶垃圾桶分類卡在了哪兒?
- 10個大型垃圾箱 小區門口排排站
- 清潔工垃圾桶內發現疑似人骨 警方帶走嫌犯
- 洛帶古鎮菱角堰社區配套設施交貨安裝圓滿結束
- 織金縣三甲街道560個垃圾桶助力創衛工作
- 萬德!17周年廠慶感恩優惠回饋”活動拉開序幕!
- 餐廚垃圾倒進路邊垃圾桶餐館老板娘的舉動“吃”到了罰
- 澳門的街道是如此的干凈